股票入门网股票
作为独角兽的挖掘者、创新的探路者,创业邦连续十六年颁发《创业邦 100 未来独角兽榜单》,致力于发掘出一批未来 1-3 年有望成为独角兽的未来独角兽企业。
作者丨薛皓皓
编辑丨关雎
图源丨飞榴科技
"我们已经服务了上千家鞋服企业和数十万位鞋服工人。"飞榴科技联合创始人刘珂说。
2016 年,刘珂和两位 IBM 同事,费翔和卢维成,一同创立了飞榴科技。飞榴科技成立近 10 年,通过 AI 为传统鞋服行业提效,已成功改造上万条鞋服产线。
通过自研的 AI 大模型算法,飞榴科技打通了鞋服生产、供应链和销售的链条,提升传统鞋服产业链各环节的运作效率,实现服装行业的智能化生产和品牌方的柔性供应链协同。
" 2025 年公司营收将实现 2~3 倍增长,出海业务营收尤其增长迅速。"刘珂表示。
2023 年起,飞榴科技开始海外布局,为中国鞋服企业的海外工厂提供 AI 解决方案,目前海外项目已在柬埔寨、缅甸、埃及、孟加拉等地落地。公司正开辟亚洲和非洲的新市场。
目前,飞榴科技已完成多轮融资,投资方包括华泰证券、招商局资本、软银中国、高瓴创投、纪源资本、字节跳动等。
01 海归博士创业,先解决水土不服
刘珂、费翔和卢维成三位是 IBM 的同事。刘珂是马里兰大学博士,费翔也是马里兰大学博士,他曾任美国 IBM 沃森研究院 Watson 大模型首席科学家,领导并参与了 Zara、Jcrew 等国际知名服装企业的供应链项目。
飞榴科技联合创始人刘珂
他们从工作中发现,鞋服生产对市场需求响应慢,往往陷入"高库存"困境,即使是国际头部快时尚品牌也不例外。
费翔从小在国内鞋服工厂长大,目睹了工人们的勤劳和辛苦。当时,鞋服工人的工作效率低,时常为赶工而加班到深夜,如今的 90 后、00 后不愿进厂"踩缝纫机",鞋服厂经常陷入用工荒。
"对鞋服生产线进行柔性化改造,提升鞋服供应链效率,不仅是国际快时尚品牌的需要,也是众多中国鞋服公司的需求。"刘珂说:"虽然中国有四十万家鞋服厂,有四万亿元年产值的市场规模,但是生产鞋服主要靠工人的手工缝制,效率低下。通过数字化改造,不仅可大幅提升工人生产效率,而且能减少‘高库存’问题的发生。"
2016 年,三人共同创立了飞榴科技,费翔担任 CEO、刘珂担任 CPO(首席产品官),卢维成担任 CTO。他们想用 AI 技术提升国内鞋服生产效率。
创立之初,飞榴科技必须克服国外方案落地国内的"水土不服",这种"水土不服"主要体现为国内鞋服公司不爱用这套"提效"方案。
工厂老板害怕这种部署会延误工期,工人害怕这种部署会影响工作效率,继而影响自己的计件工资。
比如,某鞋服厂老板投入数百万改造吊挂产线,结果实施两个月后车间竟无法正常生产,还流失了 200 多名熟练工人,损失惨重。
又如,有鞋服工人反馈,他在鞋服厂的某工位工作了几十年,工位上的设备、光线甚至风扇、空调,都让他自己很舒服。所以他不愿意把工位调整至工序尾部。
国内鞋服厂不爱用,飞榴科技就无法生存。
刘珂考虑到国内外的鞋服厂存在本质的区别——国外是人适应机器,国内是机器适应人。于是,他们想到的解决方案是,以人为本,根据工人的技能、工厂工序的要求、车间设备的分布去部署信息系统,然后通过 AI 大模型算法,去适配并迅速落地。
使用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,飞榴科技不仅能把部署时间减少到 1 周以内,而且让年纪大的、受教育水平不高的员工都能迅速上手使用。
只有这样,国内鞋服厂才更容易接受。
为了贴合工厂实际需要,刘珂和工人一起住进大棚屋,吃起大锅饭,随时和工人了解情况,哪里有问题马上改。
"当时我们碰到的一个问题是,工人觉得刚部署的系统,刷卡太影响工作效率。他们工作时需刷两张卡,一张刷身份信息,一张刷衣料信息。了解问题后,我们就把两卡合一,再后来,我们通过系统化设计和底层的大数据模型,工人不需刷卡,就可以顺利开展工作。"刘珂说。
除此之外,为工人提供工序教学视频,实时追踪工序数据,根据工人能力匹配任务,工序拆解成并联生产……这些都是飞榴科技提升工厂效率、降低招工难度和学习成本的设计。
目前,公司已经服务了上千家鞋服企业,上万条鞋服产线和数十万鞋服工人。除了像阿迪达斯、斯凯奇等知名品牌外,还有数以百计的中小鞋服厂。
02 打通产供销,营收增长 2~3 倍
为工厂赋予柔性快速反应的能力,是飞榴科技开发的"针聪明 MES "产品想解决的问题,也是公司最先研发的 SaaS 产品。此后,飞榴科技还研发出"衣览 SCM "和"黑袋子"平台。这三个产品在业务和数据上相互打通,让鞋服企业有能力快速响应消费者市场需求。
"针聪明 MES 为鞋服工厂使用,可对订单、衣服的款式、颜色、尺码及其对应的工序进行拆分和匹配,"刘珂解释道。
针聪明可实时监控工厂生产状态和产线平衡,遇到生产瓶颈,可生成几款待选的解决方案,供工厂管理人员决策。
"比如,封前口袋的张三做得过慢,影响了整条流水线进度。针聪明可为班组长提供三种方案,以供决策:第一,让正做上袋布的李四帮着一起做,而原本李四的活交给王五和赵六;第二,让线外的模板机来代替张三来做这道工序,并计算模板机所需完成的裁片数量,以及模板机所需的运行时间;第三,从其它生产线借调员工来做口袋。"
原本,组上 20 个工人一天可以做一百余件,一周后,一天能做 200 件衣服。鞋服厂的运转效率也大幅提升。"引入飞榴科技的系统后,工厂平均产能提升 12%,生产效率提升超 30%,不良品率下降近 50% ",刘珂说。
生成解决方案的技术底座来自于飞榴科技自主研发的 AI 大模型——飞天纺织大模型。飞天纺织大模型专门垂直于鞋服生产,已通过国家网信部备案。
据了解,这款 AI 大模型会基于鞋服行业的业务规则、实际场景、生产质量 5 要素——人机料法环(工人、机器、衣料、工艺方法和环境)、以及数据库等,生成各类供服装企业使用的 AI 应用。
研发出针聪明后,飞榴科技的产品线还向上游和下游延伸,依次推出了面向设计师为主的"衣览 SCM "和"黑袋子"。
衣览致力于解决供应链协同的问题,它为鞋服设计师提供从企划设计、制版打样、衣料采购、到大货生产等供应链协同服务。
黑袋子要解决鞋服产业销售过程中供需错配的问题,这款 APP 为批发商提供线上交易,也为工厂接合适的生产订单提供平台。
"预计今年飞榴科技的营收可实现 2~3 倍增长。"刘珂说。
03 跟随中国鞋服厂出海
自 2023 年起,飞榴科技加快了出海的步伐。它已和恒田集团、顺康集团等国内外公司合作,开拓东南亚和非洲市场,在柬埔寨、缅甸、埃及、孟加拉等多地,为传统鞋服厂进行智能化改造,提升当地鞋服厂的运营效率。
近年来,国际鞋服供应链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,并不稳定。不少做国际鞋服贸易的中国公司,纷纷在海外建设鞋服厂。这些公司不仅在海外设立工厂,而且建厂地点也分散,地点会设在在东南亚、非洲等地。它们通过分散化的国际布局,对冲潜在的供应链风险。
中国鞋服企业出海,为飞榴科技带来了出海的机会。它率先为一家中国服装品牌的三家缅甸工厂部署了飞榴的系统,方便这家公司进行商品企划、开发、供应链管理和智能化生产。
"如果当地发生战乱,那么当地工厂无法开工。通过系统后台的智能规划,我们会计算出最佳的替代方案,将剩余订单分配到其它区域的工厂进行生产,从而保证订单履约的平稳。"刘珂表示。
海外工厂的情况又和国内不同,在项目落地海外的过程中,飞榴遇到不少新的挑战。
东南亚服装厂
"比如,东南亚的工人不像国内工人一样负责,即使某工序的纽扣被钉歪,后续工序会接着钉歪,连质检通常也不仔细,发现不了问题。"刘珂说:"这导致海外工厂的返修率非常高,高达 50%。这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,国内终检返修率都会控制到 10% 以下。"
既然无法保证工人拥有足够的责任心,那么只能运用系统规则去规避上述问题。一种做法是,飞榴系统在一些工序后设置了查验功能,查验工序的完成质量。一旦系统发现查验未达标,就将衣服拦截住,不让它进入后续工序流转,并通过视频教学,帮助工人更好地进行返修。
"今年海外业务增长非常明显。"刘珂说。
本文为创业邦原创股票入门网股票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,请联系 editor@cyzone.cn。
万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